20171125鐵道秘境木造百年驛站【石榴車站】(歷史建築) ﹝雲林斗六﹞

2017/12/10 1,079 0 鐵路悠遊 , 歷史悠遊 , 台灣 , 雲林

於林內公園爬了龍過脈森林步道的南林內山及探訪了林內神社遺址後,轉往較熱鬧的斗六市區尋找晚餐地點,就在路途瞥見一個巷口有【石榴車站】指標,映入眼簾的第一個想法是,嗯~很特別的站名,接著直覺這座車站好像有點印象,是否也是跟先前記錄的海線五座古老車站一樣是日治時期就存在的木造車站呢?!吃過晚餐後回頭返回斗六交流道準備北返之前,就繞進這個巷子探訪謎般的【石榴車站】~當然是對我來說囉。不過這座車站位置有些偏離台三線主要道路,繞來繞去才終於抵這座靜謐的神祕車站。果然眼前出現的是一座古樸的木造樣式車站,停車參觀這座百年驛站,同樣感受著悠悠古意的氣氛,只是跟先前的「日南車站」等木造車站一樣,爬過山之後已入夜,只能拍拍〝夜景〞了。不過這個時刻有個好處,就是拍照不用清場,是一座空蕩蕩的小站氛圍,除了偶爾經過的列車和零星的下車旅客...。

石榴車站舊稱「石榴班驛」,是日治時期就一直存在的木造車站。於二次大戰後改名石榴,其創立之初的目的是軍需而非客運,因此是當年縱貫鐵路未通車就已運行的百年驛站。整個車站站體設計很簡易,主要由事務室(辦公室)、信號室(行車運轉室)、宿值室(休息室)、廊下(走廊)及儲藏室等空間組成,岸式月台兩座。本站山側月台原為島式月台,後來降為招呼站之後,站內之側線已全部拆除,僅留下兩條通過線。過去曾因石榴生產的砂質品質優良,於日治時期要建造鐵路所需的砂石,皆來自石榴,遂有運輸砂石的「石碴支線」,因此也寫下了早期砂石運輸的一頁風光歷史。

 

「石榴車站」的歷史:

1905年10月15日(明治年間):設「石榴班驛」,石榴非植物石榴,而是鐵道上的石碴。

1908年9月19日(明治年間):因業務冷清,停止營業。

1941年:復設「石榴班信號場」。

1945年:後改稱「石榴班號誌站」。

1950年6月1日:由「石榴班號誌站」改名「石榴班車站」為三等站。

1955年3月1日:更名為「石榴站」。

1990年8月15日:由甲種簡易站降為招呼站,由斗六站管理。

2006年12月22日:石榴車站站房和周圍的職員宿舍以「石榴站車站及職員宿舍」之名登錄為歷史建築。

2012年12月:站房整修完工。

2013年9月30日:啟用多卡通刷卡機。

◎石榴車站位置:斗六市榴北里文明路31號。

◎石榴車站通資訊:斗六交流道下往斗六方向,台三線右轉內山公路,中興路(雲55)右轉,文明路右轉,見到車站指標再左轉即可抵達。


▲石榴車站舊稱 「石榴班驛 」是日治時期就存在的木造百年驛站。

▲石榴車站是當年縱貫鐵路未通車就已運行的百年驛站。

▲石榴車站舊稱「石榴班驛」,是日治時期就存在的木造車站。

▲2006年12月22日:石榴車站站房和周圍的職員宿舍以「石榴站車站及職員宿舍」之名登錄為歷史建築。

▲石榴車站內售票窗口及 往剪票口及月台方向看(石榴車站現為無人車站)。

▲石榴車站候車大廳僅有一排深咖啡色的木造座位。

▲石榴車站候車大廳極為簡易,僅有一排深咖啡色的木造座位。

▲石榴車站站內往入口方向看。

▲石榴車站車站內部一角。

▲石榴車站售票口(現在石榴車站為無人車站、是沒有辦法買票的喔)。

▲石榴車站為無人車站,連售票機都沒有,因此除了使用悠遊卡付費,從石榴出發一律採先上車後補票,入口處有張貼公告提醒旅客上車後,記得要主動向列車長補票。
▲進站之石榴車站外觀。

▲天橋上俯瞰石榴車站外觀。

▲天橋上俯瞰石榴車站外觀。

▲月台回望石榴車站外觀。

▲月台回望石榴車站外觀。

▲石榴車站在斗六站(南)及林內站(北)之間。

▲石榴車站天橋及月台。

▲10點20分左右正好有列車進站。

▲石榴車站月台鐵軌景觀。

▲石榴車站月台前廣場。

▲石榴車站旁的日式木造建築、應該是以前的職員宿舍吧。

▲石榴車站側面外觀。

▲石榴車站另一邊側面外觀。

▲石榴車站站前廣場寬闊舒適、也是熱鬧西部鐵路上的「秘境車站」。

▲石榴車站站前全景(目前的石榴車站站房為整建過的樣貌)。

▲石榴車站站內被棄置的車票。石榴車站雖是無人車站,下車旅客還是習慣會將車票放置於站內售票窗口前檯子。


▲石榴車站留影。

過去曾有一段日子,石榴車站被世人遺忘,也無人整理,整個車站站房猶如荒廢搬隱身在小巷內;後來雲林縣政府接手之後,將石榴車站進行大翻修,也將早期的藍色站體改造成目前所見的樣貌。

贊助廣告 ‧ Sponsor advertisements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