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5大阪城﹝大阪府大阪市﹞

2023/10/09 221 0 二等三角點 , 日本 , 大阪府

大阪城 標高32.88公尺 二等三角點 座標:34.6877892 135.5272487

交通資訊 : 搭乘南海本線 ( NK11堺→NK03新今宮 ),由南海本線轉乘大阪環狀線往天王寺、鶴橋方向 ( 新今宮→大阪城公園 ),至大阪城公園車站下車刷IC卡出站,過票口後左轉出口沿陸橋下階梯至大阪城公園,沿路拍照賞景走約35分鐘抵達大阪城二等三角點所在地,回程改走桜門回中央線森ノ宮站。

大阪城,別名「金城」或「錦城」。是大阪地區知名觀光勝地,外國旅客絡繹不絕,與名古屋城、姬路城並列為日本三名城,雖然天守閣是後來重建的,但仍保留許多古城遺跡,絕對是值得造訪的名勝古蹟。

1583年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1496年落成~1580年廢城)的原址上建造大坂城 ( 明治維新前寫作大坂,因避字諱於1870年改名大阪 )。1603年(慶長8年)江戶幕府成立,至1614年(慶長19年)德川家與豐臣家矛盾激化,1615年歷經大坂冬之陣、大坂夏之陣,豐臣家遭德川家消滅,同時第一代大坂城天守閣也毀於戰火之中。

江戶幕府控制大坂城後,於1620年(元和6年)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坂城,1626年第二代天守閣完工,1629年(寬永6年)大坂城重建完成。1660年(萬治3年)大坂城遭遇第一次雷擊,天守閣部分損毀。1665年(寬文5年)大坂城二度遭雷擊,天守閣被焚毀後並未重建,自此成為沒有天守的城堡。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的大號令,撤除幕府由天皇親政,前將軍德川慶喜改以大坂城為居城,隨即於同年1月27日到30日發生鳥羽伏見之戰,舊幕府軍失利敗於新政府軍,德川慶喜逃回江戶城,此役後大阪城近乎全毀。

明治時代後大阪城被劃為陸軍基地,至1928年(昭和3年)大阪市市長關一提議重建大阪城,1930年(昭和5年)天守動工,隔年完成第三代天守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阪城周圍遭美軍猛烈空襲,但幸運的是復興的第三代天守閣僥倖逃過一劫,但大阪城本身仍遭受不少損毀。直至近代1995年復興天守進行為期1年4個月的平成大整修,才有如今大阪城的風貌。大阪城天守閣是日本第一個復興的天守,是目前最長壽的復興天守,也是大阪城三代天守中最長壽的一座。

1886年(明治19年)内務省地理局在天守台旁設置一等三角點補點(點名 : 大阪天守台,高約45.3公尺),爾後在1931年(昭和6年)第三代天守閣重建完成後,大阪府請求廢除大阪天守台的一等三角點,於是此點被移除成為廢點。不過1929年陸地測量部就在天守閣東北方角落設立一顆二等三角點(點名 : 大阪城)。


▲精選照。

▲ 航跡圖(GPX 下載)。

▲乘坐大阪環狀線由大阪城公園駛下車,左轉出口走陸橋下階梯往大阪城公園。

▲陸橋階梯上方就已可遠看大阪城天守閣,周圍感覺外國遊客比當地日本人還多。

▲大阪城長短跑、步行一圈的距離,地圖上有目前所在地位置。

▲至大阪城展演廳前噴水廣場岔路取左,路口有標誌左往天守閣。

▲步行人行道往大阪城天守閣走,陸橋上有指示往大阪城;梅林、桃園。

▲走約200公尺至東外濠前岔路,取右往天守閣;梅林、西の丸庭園;桃園,左則往JR地下鉄森ノ宮駛。

▲東外濠前眺望大阪城天守閣,可以見到第五層天守的觀景台,上面有不少人。

▲右轉150公尺岔路取左往天守閣、大阪城梅林,上行進入石垣入口。

▲經過石垣後便可見大阪城青屋門,位於大阪城二之丸北側位置出入口。始建於德川幕府大坂城再築工事(1620年;元和6年),明治維新後因火災損毀。後經陸軍改建,又於1945年(昭和20年)遭遇美軍空襲大破,現今的門是運用殘材於1969年(昭和44年)重現再建的。

▲石垣口右側的北外濠,可以見得大阪城外圍的石垣與堀。

▲穿越青屋門後再遇岔路取右往天守閣,左側則可往JR地下鉄森ノ宮駛、大手前方面、天守閣、西の丸庭園。

▲岔路取右往極楽橋,過橋頭後右前方為大阪城御座船售票處,可以花錢搭觀光船遊内濠。

▲内濠邊仰望大阪城天守閣。

▲眺望内濠、石垣與極楽橋,映照大阪城天守閣。

▲右轉走約150公尺取左過極楽橋,是連接山里丸與二之丸的橋樑,於1583年(天正11年)由豐臣秀吉下令建造並稱之為極楽橋,後在大坂夏之陣大坂城陷落後由德川幕府再築。極楽橋在江戶時代為木造寬8公尺的橋梁,於明治維新(1868年、明治元年)因大火焚毀,直到97年後1965年(昭和40年)才再度架橋,現在的極楽橋長約54公尺,寬約5.4公尺。

▲穿越極楽橋,前往天守閣的旅客相當多。

▲極楽橋向左看内濠石垣城牆。

▲進入山里丸,先通過山里門跡,如今只剩石垣城牆。

▲上行抵達天守閣北側的「山里曲輪」,正式名稱為「葦田曲輪」。為一片仿造山村的松林庭園。

▲豊臣秀頼・淀殿ら自刃の地 紀念碑,1615年(慶長20年=元和元年)歷經大坂夏之陣,大坂城被德川軍攻陷,相傳是無路可逃的豐臣秀賴與其母淀殿的自盡之地,此碑立於1997年(平成9年),恰好有一隻貓窩在此地休息。

▲右轉往斜坡方向上行,右側為刻印石広場,這些未使用的石料上有參與建造大坂城的各大名家臣的家紋。

▲經過山里口門跡至姬門跡前廣場,兩座門如今都已不復見,但此處是仰望大阪城天守閣北面的好地點。

▲眺望大阪城天守閣北面景觀。

▲通過姬門跡後隨即抵達天守閣下方,由此取左沿石垣邊道路往天守閣東北角方向走,至此遊客大多往右走近路繞至天守閣南邊入口。

▲天守閣下方的天守台石垣,1945年(昭和20年)時由於大阪城為陸軍關聯設施,於終戰日前8月14日受到數次轟炸,造成大阪城天守閣附近石垣大面積受損。因炸彈在天守閣以北數米的位置落下,以致當時天守台北壁至東壁的石垣有多處裂縫。

▲自北面天守台石垣下仰望天守閣。

▲石垣之上仰望大阪城天守閣,不愧為日本三名城相當有氣魄。

▲沿石垣邊與大阪市水道局大手前配水池之間步道往天守閣東北角前行。

▲前行經過山里丸的地下道,是連通山里丸與天守台的捷徑,不過目前是封閉的狀態。

▲走約120公尺至天守閣東北角的位置,此處有一座石山若宮大明神。

▲石山若宮三吉大明神,中間有一座小鳥居。左側即糒櫓跡,是德川幕府再築的大坂城中,建造的11座三層櫓(瞭望塔)中的一座,「糒櫓」的名稱由來是因此處是用以存放乾糧之處,此糒櫓擁有26個窗為本丸的三層櫓中最多,可用以監視東北方向。糒櫓以及其他本丸中的櫓因明治維新的大火而燒毀,如今只剩地基保留。

▲至天守閣東北角糒櫓跡平台,從大阪城公園站走路自此費時約40分鐘。於石桌椅旁見到一片鐵蓋,二等三角點就在這之下。

▲於鐵箱前石椅前見鐵蓋,上面有寫二等三角點,搬開有些重的鐵蓋即可見到基石。

▲大阪城 標高32.88公尺 二等三角點 座標:34.6877892 135.5272487

▲近看大阪城二等三角點,三角點長年不見天日有些髒。

▲大阪城二等三角點周圍景觀,此處相對遊客較少清幽許多。

▲往北眺望下方山里丸與内濠,前方為大阪市的クリスタルタワー(水晶塔)。

▲東北方向為大阪市區摩天大廈,前方圓頂建築為大阪城ホール(大阪城展演廳)。

▲拉近看剛剛經過的大坂城青屋門。

▲往東眺望大阪市、東大阪市、八尾市等地區,遠可見由北至南的北生駒山(笹ケ谷)、生駒山、経ケ塚、峰山等連稜。

▲拉近眺望生駒山,山頂為生駒山上遊園地可以見到較明顯的飛行塔。

▲往東南眺望,遠可見二上山(女岳);再往南為岩橋山、篠峰山 (大和葛城山)。

▲拍完照續行沿大手前配水池旁步道前進,會經過一棟整修中的水泥平房。

▲往前抵達月見櫓跡,也是大阪城本丸中11棟三層櫓的一座,除了儲備武器、兵糧外,還有保管鐵砲的功能,與前面的糒櫓一樣毀於明治維新的大火。

▲從月見櫓跡往下俯瞰石垣與内濠,這裡也可遠看生駒山。

▲續行大阪城又浮現於眼前了,拉近可以清楚看到屋簷上的鯱。

▲沿著工地邊繞行往天守閣南面廣場走。

▲大阪城南面眺望天守閣,右邊是豊臣秀吉手植えの樟,但實際上豐臣秀吉所種的樟樹早在明治維新的大火中燒成枯木。現在看到的這棵樹是1898年(明治31年)3月,當時駐大阪城的陸軍第四師團師團長、小川又次所種的。

▲拉近眺望大阪城天守閣南面,這裡也是進入天守閣的入口,門票為一位成人600日圓,不過光是看外觀就很足夠了。

▲往桜門方向走左手邊是舊第四師團司令部廳舍,與現在的大阪城天守閣為同年1931年(昭和6年)建設,以歐式風格加上鋼筋混凝土建成。

▲舊第四師團司令部廳舍入口前回望大阪城天守閣。

▲續行往桜門方向遇岔路取右,路口指標右往西の丸庭園、JR地下鉄森ノ宮駛、大手前方面。

▲岔路口回望大阪城天守閣。

▲近看天守閣,剛好一架飛機通過大阪上空。

▲往大阪城桜門下行右手邊是桜門枡形の巨石,此處位於櫻門內部鎮守本丸正面入口,為德川幕府於1624年(寬永元年)發起大阪城再築工事中的第2期、由備前岡山藩主池田忠雄負責建築,石材採用備前(岡山縣)產的花崗岩,正面稱為蛸石的巨石為城內最大的岩石,表面積約為59.43平方公尺、重量約108噸。

▲從大阪城桜門離開,桜門為本丸的正門,這名稱最早在豐臣秀吉建造大阪城時就有。此門最早為1626年(寬永3年)德川幕府的大阪城再築工事中所建,並於1868年(慶応4年=明治元年)因明治維新的大火燒失。後來至1887年(明治20年)由陸軍再建至今,左右兩側的塀(牆)亦是後來新築的,只是在戰後受颱風搗毀,又於1969年(昭和44年)修復完成。

▲桜門旁的銀明水井戸の井筒。

▲穿過桜門順斜坡往下,正前方就是豊國神社 表鳥居。

▲桜門通道兩側為空堀,據說在豐臣時代就是並未注水的乾溝渠。

▲從外回看桜門出入口。

▲桜門對面的鳥居進入便是大阪城豊國神社,於1879年(明治12年)作為京都市豐國神社的別社創建,主祭神為豐臣秀吉。

▲本丸東側的內濠,連接空堀的這段水量似乎也不多。

▲回看空堀、石垣與桜門,上方為舊第四師團司令部廳舍。

▲出桜門斜坡後左轉向東行,走約200公尺岔路取右往玉造門方向行。

▲岔路口的大阪城公園地圖,目前大約是走到天守台的東南角位置。

▲順人行道出玉造門跡。

▲出玉造門順斜坡往下走右手邊可見大坂城一番櫓,據說是始建於1628年德川幕府的時代,雖然歷經多次整修,但仍躲過戊辰戰爭、太平洋戰爭,而一番櫓到七番櫓中,只剩一番櫓與六番櫓保存至今。

▲走下斜坡隨即遇岔路取左斜方步道往樹林走,路口標誌往JR地下鉄森ノ宮駛。

▲走約230公尺岔路取左下階梯,路口有標誌左往JR地下鉄森ノ宮駛,右前方有一間廁所。

▲取左下階梯往JR地下鉄森ノ宮駛。

▲前行至大阪城公園噴水廣場,由此取右後方道路往JR地下鉄森ノ宮站1號出入口。

▲抵達JR地下鉄森ノ宮站1號出入口,由大阪城二等三角點走路至此費時約40分鐘,接著要繼續搭乘大阪地鐵中央線往大阪港前進。

贊助廣告 ‧ Sponsor advertisements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