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大艽芎古道;牛角湳山西南峰、內湳溝山、頭寮山(湳子溝山、湳溝山)﹝桃園大溪﹞

2024/10/08 215 1 專賣局 , 總督府圖根補點 , 台灣 , 桃園

牛角湳山西南峰 標高470公尺 大正十三年八月建設專賣局樟林地界第28號 座標:278865, 2747378 ;24.8317378 121.2937739
內湳溝山 標高480公尺 營林所水泥柱 座標:278864, 2747497 ;24.8328084 121.2937756
頭寮山(湳子溝山、湳溝山) 標高493公尺 總督府圖根補點 座標:279185, 2747706 ;24.8346868 121.2969466

車行台7線(北橫公路)往慈湖、角板山方向,至台7線5.1K岔路取右頭寮路往大艽宮【0K】,1.3K岔路取左往頭寮大池、大艽宮,1.4K經頭寮大池與水中土地公取直續行,2.3K至大艽宮前左側大艽芎古道登山口,大艽宮前停車場畫格的車位是給香客停的,路底前右側有三層的空地可以停車空間很多。


▲攝影集。

▲航跡圖(GPX 下載)。

▲10:58,大艽宮前大艽芎古道登山口取左上階梯,路口有指標(古道全長1158M;古道上山470M),登山口高約295公尺,直距牛角湳山西南峰約0.95K、內湳溝山約0.97K、頭寮山(湳溝山)約1.34K。

▲進入大艽芎古道,入口右側有大溪區公所設置的地圖,可以看見頭寮山至溪洲山沿稜的步道路線。

▲11:00,上行約百公尺遇岔路取直上,路口有指標直往大艽芎古道(115M/1088M),左往福安古礦坑、慈湖頭寮。

▲沿著山谷間的古道陡上,山陀兒颱風剛過林下很潮濕。

▲古道之字形爬坡,除了原始的石階梯還有土階梯。

▲上稜前古道快速陡上,山坡經木橋。

▲古道最後一段陡上往稜線,上稜前右側有山腰路往神像、石觀音、大雄寶殿(通大艽宮後上山路線)。

▲11:13,走約15分鐘抵達上稜點多岔路口,往頭寮山要取直(牌子之左、山稜之右的步道),多岔路口有指標左往慈湖頭寮、福安古礦坑;直往百吉林蔭步道2792M(往頭寮山);直下大艽芎古道下坡688M往停車場、環湖路;右往溪石亭、觀景台、水井、石門水庫(通溪洲山)。

▲多岔路口取直(往東北稜線之右側步道),路口有大溪區公所製地圖,有指標往頭寮山、百吉隧道、白石山,中間為稜線高點平台休息區。

▲循稜往頭寮山之步道,左下方可見往慈湖頭寮、福安古礦坑的保線路,前方樹上有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25/170),往頭寮山47分鐘。

▲順稜緩上左側有展望點,可以眺望往溪洲山的稜線與大漢溪、龍潭地區,樹上有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24/170)。

▲展望點回眺往溪洲山的稜線,山下可見大漢溪谷與對面的龍潭地區,最遠可見高原。

▲展望點往西眺望大漢溪與龍潭地區,大漢溪左岸可見正在興建的大嵙崁清淤輸送系統工程清淤道路,遠可見龍潭高原上的六福村主題遊樂園。

▲拉近眺望龍潭、楊梅地區,山下可見龍潭科學園區,可見乳姑山(三洽水)之稜線向陽光山林社區延伸。

▲緩上一段路後下凹谷,取直階梯上雜草平台。

▲11:25,經雜草平台,此處是已拆除之電塔(板橋-龍潭075)所在地,舊時的木樁指標已被鉅倒,前行步道向右彎沿山腰邊。

▲沿稜左側山坡前行接回稜線,右側有新建電塔,樹上有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22/170)。

▲不明顯山腰路分岔,取直步道轉陡上坡,經樹上反光指標往頭寮山37分鐘。

▲拉繩陡上高點,至拉繩陡坡結束前左側有一「林嵩壽 三井基石」,

▲「林嵩壽 三井基石1」 標高470公尺 座標:278414, 2747251 ;24.8306008 121.2893119
刻字上的「林嵩壽」為板橋林家的一員,日本總督府在1907年(明治40年)頒布「台灣樟樹造林獎勵規則」,林嵩壽為復興林家在台產業便提出申請造林,當時日本最大財閥「三井合名會社」也同時申請造林,於是劃分地圖以稜線為界,北面歸給林嵩壽、南面歸給三井會社。

▲11:32,經「林嵩壽 三井基石1」後抵達471M高點平台岔路,取直續行往頭寮山,此處有休憩木椅,右側則有不錯的展望。

▲471M高點平台展望,往南眺望可見復興三尖中的兩座 : 夫婦山(1870M)、那結山(那是山;1520M),對山第一層山稜可見竹頭角山(943M),後一層可見良羽鳥山(拉號山;1039M)、嘎色鬧山(1050M)。

▲往東南方拉近看良羽鳥山(拉號山;1039M),後方可見復興三尖之一的夫婦山(1870M),雙峰之右為婦山(1780M)。

▲往南拉近眺望復興三尖之一的那結山(那是山;1520M),後方山稜連接內鳥嘴山(1747M)。

▲高點平台岔路,木椅往左另有山徑通往福安煤礦(313M),通往福安煤礦的山徑在拉繩陡下前右側有一無字基石。

▲無字基石 標高471公尺,座標:278430, 2747263 ;24.830700 121.289470

▲由471M高點平台取直續行,經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20/170)、往頭寮山33分鐘,很快轉陡下坡。

▲陡下後順稜轉緩上坡。

▲11:40,緩上高點岔路取左往頭寮山、慈湖,此處是舊稱「林嵩壽山」的地方,此名是古道翁取的,但此基石實際是林嵩壽與三井合名會社的造林地界,此稜線沿路有好多顆,如果一一命名就顯得浮濫。

▲「林嵩壽 三井基石2」 標高460公尺 座標:278526, 2747198 ;24.8301196 121.2904201
舊稱「林嵩壽山」。

▲11:50,稍作休息續行取左下往頭寮山,在岔路附近才待沒多久就聚了一堆大蚊子。

▲陡下坡轉緩稜,經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9/170)往頭寮山27分鐘。

▲循平緩稜線前進經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8/170)往頭寮山25分鐘,隨即轉陡上坡。

▲順稜拉繩陡上,往頭寮山的稜線上下起伏不斷。

▲11:57,上稜高點經左側的「林嵩壽 三井基石3」,即林嵩壽與三井合名會社的造林地界,此處舊稱「東林嵩壽山」,一樣是古道翁取的,可以當作位置參考。

▲「林嵩壽 三井基石3」 標高450公尺 座標:278708, 2747302 ;24.8310544 121.2922206
舊稱「東林嵩壽山」。

▲續行緩下轉平坦,經樹上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7/170)往頭寮山20分鐘。

▲循步道順稜左側山坡,走山腰路平緩許多。

▲再一段山腰路靠稜左,經樹上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6/170)往頭寮山17分鐘。

▲開始拉繩陡上,距離牛角湳山西南峰的座標很近了。

▲12:09,拉繩陡上至稜線處即牛角湳山西南峰專賣局基石分岔點,此處樹上有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5/170)往頭寮山14分鐘。

▲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5/170)前稜線岔路,取右剛砍過的小徑往牛角湳山西南峰專賣局。

▲12:10,走約15公尺於下坡之前平台見基石,鑽過藤蔓叢即抵達,上山至此費時1小時12分鐘。

▲牛角湳山西南峰 標高470公尺 大正十三年八月建設專賣局樟林地界第28號 座標:278865, 2747378 ;24.8317378 121.2937739

▲牛角湳山西南峰專賣局另外一面,一旁還有一根三井基石。

▲樟林地界第二八號,不知為何「八」看起來也像刻「九」,有可能是刻字失誤?

▲布條標示與山頂牌,此基石是山友anderw與阿吉新發現的。

▲牛角湳山西南峰山頂全景,又有寫作內湳溝山西南峰,基石附近枝枝藤藤很難搞。

▲另一角度,基石附近蚊蟲兇猛,拍拍照趕緊閃人。

▲從來時方向看基石位置,位於稜尾稍低處平台,再往前就是陡下坡了。

▲12:57,回步道岔路取直續行往頭寮山,隨即經樹上的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5/170)往頭寮山14分鐘,直距頭寮山約0.45K。

▲順稜步道陡上坡,從溪洲山至頭寮山的步道一路暢通。

▲13:00,從牛角湳山西南峰岔路續行走約120公尺,陡上至稜線前取左鑽小徑,前方有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4/170)。

▲13:01,左入小徑10公尺於藤蔓從之下見營林所水泥柱,從牛角湳山西南峰至此走約4分鐘。

▲內湳溝山 標高480公尺 營林所水泥柱 座標:278864, 2747497 ;24.8328084 121.2937756

▲布條標示,山頂有古道翁留下的內湳溝山牌子,營林局成立於1915年(大正4年)七月,後改名為營林所,也是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林業地界標。

▲內湳溝山營林所水泥柱全景,位於藤蔓叢旁很荒蕪。13:03,拍拍照後續行往頭寮山。

▲回拍往內湳溝山營林所水泥柱的岔路,樹上有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4/170),續行稜線路往頭寮山。

▲順稜緩下緩上,經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3/170)往頭寮山8分鐘。

▲13:07,至高點三岔路取右往頭寮山 ( 左下往復興路一段1240巷、慈湖 ),直距頭寮山剩0.24K,此處為頭寮山最高點(498M),地圖上標為湳子溝山(內湳溝山),但因為無基石所以多以有總督府圖根補點的頭寮山又稱湳子溝山,類似最高峰與基點峰的概念。

▲經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2/170)往頭寮山6分鐘,隨即轉緩下坡。

▲續行循稜往頭寮山,最後一段路基本是緩坡。

▲順平緩稍緩下的稜線行,經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1/170)往頭寮山3分鐘。

▲13:11,至頭寮山前低鞍水泥建築,為崗哨前的營房,距離基石剩60公尺。

▲13:12,最後一段陡上經廢棄崗哨,繼續陡上往頭寮山。

▲13:13,上行登頂頭寮山,從牛角湳山西南峰至此費時16分鐘,上山總費時2小時15分鐘,續行可往百吉隧道、百吉林蔭步道、白石山等。

▲頭寮山(湳子溝山、湳溝山) 標高493公尺 總督府圖根補點 座標:279185, 2747706 ;24.8346868 121.2969466

▲另外一面,山頂有一面國旗。

▲頭寮山山頂全景,時隔多年重返,此次應該是四訪。

▲頭寮山山頂往東北面的展望,頭寮山向北延伸之稜線依序可見 : 石龜坑山(485M)、白石山(625M)、石厝坑山(573M)、阿屘尖(650M)、五寮山(639M),遠可見大豹溪以北的白雞三山 : 鹿窟尖(湊角山;643M)、白雞山(740M)、雞罩山(780M),稜線向東可見牛角尖(698M)、西熊空山(紅龜面山;781M),最遠可見位於三峽、新店交界的獅仔頭山(獅子頭山;858M),往右可見五寮溪東側的詩朗山(645M)、塞口坑山(755M),其右後方最遠可見熊空山(972M),右側可見金平山(993M)。

▲往東北邊拉近遠眺,圖左可見白雞三山 : 鹿窟尖(湊角山;643M)、白雞山(740M)、雞罩山(780M),稜線向東延伸可見 : 牛角尖(698M)、西熊空山(紅龜面山;781M),中間最遠可見位於三峽、新店交界的獅仔頭山(獅子頭山;858M),前方可見台7乙線旁的分水嶺(466M),其後為外詩朗路附近的金敏子山(630M)、詩朗山(645M)、塞口坑山(755M),最右邊可見金平山(993M)。

▲往東北遠眺群山,左為白雞三山 : 鹿窟尖(湊角山;643M)、白雞山(740M)、雞罩山(780M),向東稜可見 : 牛角尖(698M)、西熊空山(紅龜面山;781M),最遠可見位於三峽、新店交界的獅仔頭山(獅子頭山;858M),右側可見外詩朗路附近的金敏子山(630M)、詩朗山(645M)、塞口坑山(755M),靠前可見台7乙線旁的分水嶺(466M)。

▲往北眺望大溪台地、大漢溪、桃園台地,右側向北延伸之山稜可見 : 白石山(625M)、石厝坑山(573M),遠靠近大漢溪右岸可見 : 娘子坑山(238M)、烏塗窟山(283M)、福德坑山(鳶山;321M),最遠可見大棟山(405M)。

▲往北俯瞰大溪河階台地與大漢溪,遠處為桃園台地、八德、桃園地區。

▲拉近看跨越大漢溪的中庄吊橋,後方為中庄調整池。

▲頭寮山頂往南眺望二層坪,稜後可見石門水庫,遠可見竹頭角山(943M),山下為118線(羅馬公路)經過的長興、石秀坪地區。

▲拉近眺望石門水庫與長興、石秀坪地區,後方山稜可見竹頭角山(943M),後一層山稜可見嘎色鬧山(1050M)。

▲樹上的泥圓翅鍬形蟲,是秋天代表性的昆蟲。

▲頭寮山山頂全景,回拍木椅與來時方向。13:41,拍完照原路下山。

▲13:42,下行回低鞍的廢棄水泥營房。

▲13:48,回地圖上標為湳子溝山(內湳溝山)的高點(498M)三岔路,取左直原路回。

▲13:52,回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4/170),內湳溝山營林所水泥柱的岔路,補一些照片後再繼續原路回。

▲14:06,返回牛角湳山西南峰專賣局基石岔路,樹上有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15/170),續行步道陡下回程。

▲14:11,回「林嵩壽 三井基石3」,即舊「東林嵩壽山」。

▲14:17,回「林嵩壽 三井基石2」高點岔路,即舊「林嵩壽山」,續行右轉原路回。

▲14:22,回經高點展望台轉拉繩陡下坡,經右側的「林嵩壽 三井基石1」,這顆草長時容易錯過。

▲返回反光指標(五溪縱走124/170)展望點,眺望往溪洲山的稜線。

▲14:38,原路回大艽芎古道越稜多岔路口,取右下大艽芎古道回往大艽宮登山口。

▲14:50,走大艽芎古道回抵大艽宮登山口,從頭寮山下山費時1小時9分鐘,往返總費時3小時52分鐘。

▲頭寮路底的大艽宮,廟前畫停車格的地方供香客使用,根據廟誌銘(民國76年仲春立)大艽宮為清光緒年間由墾荒者所供奉遺傳之古蹟,因多次異主香火甚稀,經地方仕紳發起共同搭建廟宇供神明遮風避雨。

▲大艽宮、福德正神,廟左後方另有上山步道,一樣可通往溪洲山。

▲頭寮路回程路上會經過頭寮大池,右側可見水中土地公。

▲頭寮大池左側眺望溪洲山(577M),為桃園地區知名小百岳。

贊助廣告 ‧ Sponsor advertisements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