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7百裡挑一

2025/03/31 17 2 天文探索 , 星系 , 太空望遠鏡 ,

這張來自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每週圖片」呈現了一個約 6 億光年外、位於雙子座的超新星宿主星系。這張影像拍攝於一顆名為 SN 2022aajn 的超新星在該星系中被發現後大約兩個月,超新星在影像中心顯現為一個藍色光點,使星系朦朧的身影更加明亮。


▲ 這張影像由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WFC3)拍攝,原始大小為 1540 x 1624 px。圖中的目標位於雙子座(Gemini)。影像正中央可見一顆超新星,呈現為小而明亮的藍色光點,位於外形略顯扭曲、朦朧的星系外盤上。周圍還有數個較暗的小型星系,以發光圓盤的形式呈現,並伴隨一些前景恆星,這些恆星在黑色背景下以點狀光源顯現。每顆恆星周圍的 X 形光芒則是望遠鏡光學系統所產生的繞射條紋。👉 可縮放高畫質影像(另開新分頁)

除了 2022 年 11 月的發現公告外,SN 2022aajn 尚未成為任何已發表研究的主題。然而,為何哈伯仍選擇觀測這顆超新星?SN 2022aajn 屬於 Ia 型超新星,這類超新星源自已死亡恆星核心的爆炸。Ia 型超新星對天文學家而言極為重要,因為它們能用來測量遙遠星系的距離。這是由於 Ia 型超新星被認為具有相同的本質亮度——無論從地球看來有多明亮,它們實際上釋放出的光度應與其他 Ia 型超新星相同。因此,研究人員可以透過比對觀測亮度與預期亮度,推算出超新星與宿主星系的距離。

然而,看似簡單的測量方法卻受到宇宙塵埃的影響。距離越遠的超新星看起來會越暗且偏紅,而星際塵埃也可能讓超新星變得更加昏暗與泛紅。為了釐清這種影響,研究團隊將利用哈伯望遠鏡,針對 100 顆 Ia 型超新星進行觀測,涵蓋從紫外線到近紅外線的七個波段。本影像則結合了四個紅外波長的數據。相較於可見光或紫外線,紅外光更能穿透塵埃。透過比較這些超新星在不同波長下的亮度,科學家能夠分辨出塵埃與距離造成的影響,進一步提升對數十億光年外星系距離的測量精度,甚至改善我們對宇宙膨脹的理解。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贊助廣告 ‧ Sponsor advertisements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