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每週圖片」,呈現出一幅塵埃瀰漫卻閃爍著光芒的畫面,來自銀河系的伴星系——大麥哲倫星系。大麥哲倫星系是一個距離我們約 16 萬光年的矮星系,位於劍魚座與山案座的方向。
▲ 這張影像由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WFC3)拍攝,原始大小為 4015 x 2044 px。圖中的目標名為 蜘蛛星雲、HOPS 153,位於劍魚座(Dorado)。這幅星雲的局部影像展現出層層不同厚度的彩色氣體雲。在背景中,可見淡藍色、透明且縹緲的雲氣,而覆蓋其上的則是較為紅潤、深色的濃密塵埃雲,主要分布於影像的底部與右側。在左下角,則有幾條特別致密的塵埃帶,幾乎完全遮蔽光線,呈現出黑色。整片星雲中,點綴著無數細小的星星。 可縮放高畫質影像(另開新分頁)。
儘管其質量僅約銀河系的 10% 到 20%,大麥哲倫星系卻擁有鄰近宇宙中最壯觀的恆星誕生區域。其中,畫面所展示的區域位於蜘蛛星雲的邊緣。蜘蛛星雲是整個鄰近宇宙中規模最大且最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在其核心地帶,孕育著已知最為龐大的恆星,質量約為太陽的 200 倍。
此區域的畫面中,可見寧靜的淡藍色氣體、棕橙色的塵埃雲團,以及點綴其中的多彩恆星。被塵埃遮蔽的恆星與位於其後方的星體看起來比未被遮蔽的恆星更為偏紅。這是因為塵埃對藍光的吸收與散射程度高於紅光,使得更多紅光能夠穿透塵埃並抵達我們的望遠鏡,使得這些恆星看起來比實際上更紅。這張影像結合了紫外光、紅外光與可見光的數據。透過哈伯對大麥哲倫星系及其他星系中塵埃星雲的觀測,研究人員將進一步分析這些遙遠的宇宙塵埃,並探討它們在新恆星與行星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 ESA/Hubble & NASA, C. Murray
- A Tarantula’s outskirts(ESA/Hubble)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