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囒山東南 標高930公尺 台灣省政府民國75年設立魚池鄉水源保護區界12號 座標:240105, 2641815;23.878859 120.9109779
貓囒山 標高1016公尺 國測補三等三角點5005號 座標:239811, 2642106;23.8814814 120.9080918
車行台21線日月潭環湖公路路段至62.55K處,岔路取右上中山路270巷往貓囒山自然步道、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中部分場,1K路邊有一片空地可停車,續行至1.3K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中部分場警衛室大門前,路左即貓囒山步道口與新井耕吉郎紀念亭,車輛需往回300公尺至空地停車,貓囒山為知名小百岳往來登山郊遊的旅人相當多,車位很容易停滿。
▲攝影集。
▲航跡圖(GPX 下載)。
▲車行中山路270巷往貓囒山自然步道、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中部分場,至1K路邊空地停車,大約可停放十餘輛車但仍容易停滿,到訪時間接近傍晚只有兩三個空位。
▲前行300公尺至中山路270巷1.3K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中部分場警衛室大門前,路左即貓囒山步道口與新井耕吉郎紀念亭。
▲新井耕吉郎紀念亭,用以紀念魚池紅茶試驗支所最後一任日籍支所長–新井耕吉郎(1904年~1946年;日本群馬縣人),在魚池紅茶試驗支所成立之前(1936年),就已參與茶園新址地理環境、土壤、氣候與製茶品質等評估選定及紅茶試驗工作,新井支所長於1946年在台病故,前台灣茶業公司總經理陳為禎為感念新井支所長為台灣紅茶的研究與推廣之貢獻,在1949年(民國38年)於試驗所茶園建碑紀念。
▲16:08,貓囒山登山步道入口,指標往氣象站1.2K,登山口高約840公尺,一旁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地圖與簡介。
▲上行石階梯步道約80公尺接橫向道路取右,山谷間種植櫻花。
▲前段步道剛好可繞過茶業改良場的主要建築區,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創立於1936年(昭和十一年),原名「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院魚池紅茶試驗支所」,為當時台灣大葉種紅茶研究中心,歷經數次改革改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分場位於貓囒山東南邊,海拔介於750~1000公尺之間,記得以前來時會經過改良場,如今新建步道把改良場的路段繞掉了。
▲16:11,山腰路走約60公尺接至茶業改良場後門,岔路取左上柏油路往貓囒山,右側茶業改良場內有一顆魚池鄉水源保護區界11號,在試驗區域內不方便進入就略過不去了。
▲茶業改良場後門岔路取左上,隨即取右側柏油路主線上山,去程接近傍晚時分大部分遊客都在下山的路途中。
▲順道路上行一旁有「漫步紅葉步道」的介紹牌,路邊略有展望。
▲路右往東眺望日月潭北側魚池地區山巒,前方可見大牛條山(785M)、番子田山(957M),遠可見過坑山(1332M)至大尖山(2017M)之稜線,最遠可見水頭谷山(1595M)。
▲16:16,上山柏油路0.2K右側觀景平台,觀景台為「日月潭日出景觀」之景緻點,一旁另有「杉木造林地」之介紹牌。
▲「日月潭的日出景觀」觀景平台展望,俯瞰日月潭與伊達邵碼頭,湖泊對面左至右可見卜吉山(1222M)、北潭南山(1087M)、沙巴蘭山(二龍山;954M),卜吉山之後的水社大山尚在雲霧之中,二龍山頂可見慈恩塔。
▲16:19,茶園試驗區域岔路取左主線上山,隨即經柏油路0.35K左大彎,彎道右側有一涼亭。
▲柏油路0.35K彎道右側涼亭景觀,往北眺望茶園風光。
▲柏油路0.35K左大彎向上行,時間有些晚加快上山速度。
▲16:23,柏油路0.45K左側觀景平台,有一面「森林的演替與干擾」介紹牌,此處俯瞰日月潭景色頗佳。
▲柏油路0.45K觀景平台眺望日月潭風光,可見日月潭周遭的番子田山(957M)、卜吉山(1222M)、北潭南山(1087M),遠可見大尖山(2017M)與水社大山(2059M),隨著時間推移水社大山漸漸從雲霧中透出山姿。
▲拉近眺望日月潭邊的伊達邵碼頭,湖岸邊有不少遊艇。
▲16:25,至柏油路0.55K右大彎,貓囒山東南(魚池鄉水源保護區界12號)於左側大門內茶園邊,圍牆可繞過摸點,上山至此走約17分鐘。
▲貓囒山東南 標高930公尺 台灣省政府民國75年設立魚池鄉水源保護區界12號 座標:240105, 2641815;23.878859 120.9109779
▲另外一面,此點最初被命名為「貓囒山東北」,但依方位來看明顯有誤,更正為東南。
▲貓囒山東南(魚池鄉水源保護區界12號)基石全景,於試驗區域大門內茶園邊,往上可見電塔(魚池-水社線014)。
▲由貓囒山東南(魚池鄉水源保護區界12號)回看柏油路0.55K彎道,基石距離圍籬鐵門邊很近。
▲續行柏油路往貓囒山,前方0.7K左彎道、右側有一塊觀景平台。
▲柏油路0.7K彎道右側觀景平台展望,可往東北俯瞰魚池地區,可見魚池國中後山–魚池尖(817M),山形呈錐狀如金字塔,日治時期因形似富士山而被稱為魚池富士山,戰後簡化為魚池富山,遠處可見埔里盆地南邊的鹿蒿山(790M)、白葉山(853M)。
▲16:33,柏油路0.7K左彎道向上,左側為電塔(魚池-水社線014)。
▲16:36,行經柏油路0.85K崩塌地,2024下半年連續多個颱風侵襲導致山崩,但實際看並不影響通行,不知為何要封閉到今年才開放。
▲柏油路0.9K岔路取右彎向上。
▲至氣象站前茶園,前方已可見貓囒山山頂。
▲16:39,至柏油路1K中央氣象署日月潭氣象站大門,觀景台有開放時間(05:30~17:30)。
▲進入大門後前方可見「日月潭貓囒山」勒石,在貓囒山三等原點遺失後就以此為小百岳認證點,早年車輛可以直接開至此處停放。
▲貓囒山小百岳認證點「日月潭貓囒山」勒石,後方有觀景台「眺望日月潭景觀」與一間廁所,觀景台可俯瞰日月潭、水社大山、治茆山、西巒大山等等。
▲「眺望日月潭景觀」觀景台往南眺望日月潭,可見日月潭南面的北潭南山(1087M)、沙巴蘭山(二龍山;954M;山頂可見慈恩塔)、頭社山(857M)、向山(840M),遠可見日月潭四兄妹之一的後尖山(1008M),更遠的治茆山、西巒大山等於雲霧中看不見。
▲「日月潭貓囒山」勒石前、道路右側為中央氣象署日月潭氣象站建築(魚池鄉中山路270巷14號),氣象站設置於1940年(昭和十五年),當時臺灣總督府為發展航空氣象觀測,在猫囒山頂設置風力塔等。
▲經左側廁所後來到柏油路底,左側有車庫與電訊塔,取右上步道往貓囒山最高點。
▲階梯步道上至貓囒山頂,中間有一座風力塔,為日本在1940年因應二戰軍事航空氣象而建,這座風力塔歷經過921大地震仍屹立不倒,是氣象站內少數倖存的建築。
▲風力塔後方展望「眺望水里及國姓地區」,可眺望集集大山至九份二山之山稜,草叢有些多加上天候霧濛濛的看得不清楚。
▲貓囒山風力塔後方向西眺望,可見對面加里山山脈的車坪崙山(1267M)、四角山(鄉親寮山;1192M),往西南邊的集集大山被樹叢擋住看不到。
▲往西北邊眺望加里山山脈上的九份二山(1174M),前方山稜可見蓮花池山(和尚頭山;952M)。
▲16:44,從風力塔後方步道繞往東北邊平台,國土測繪中心新設立的三等三角點就在此平台上,上山費時36分鐘。
▲貓囒山 標高1016公尺 國測補三等三角點5005號 座標:239811, 2642106;23.8814814 120.9080918
▲另外一面,貓囒山三等三角點原點本來立在風力塔旁建築物的牆角,在921大地震後因建築物損毀拆除被一併剷除遺失,近期配合國土測繪中心三角點補建計畫,於在2024年3月23日在此地補立新的三等三角點5005號。
▲山頂全景,新的三角點立在圓形平台上,四周林木較高展望不佳,時隔18年重返貓囒山。
▲從三等三角點平台回看風力塔,貓囒山為小百岳(2017年版)第49號,亦為日月潭四兄妹(水社大山、大尖山、貓囒山、後尖山)、日月潭四姐妹(卜吉山、貓囒山、二龍山、阿里眉山)之一,是日月潭周邊相當知名的郊遊景點。
▲於風力塔邊回看氣象站主建築,往東邊可眺望大尖山(2017M)與水社大山(2059M)。
▲日月潭東側的水社大山(2059M),其山勢壯闊為日月潭四兄妹、中部四大名山之一。
▲往南偏東俯瞰日月潭一角,湖邊山巒可見北潭南山(1087M)、沙巴蘭山(二龍山;954M;山頂可見慈恩塔)、頭社山(857M),遠可見濁水溪南邊高聳的治茆山(2909M)、治茆山南峰(2859M)。
▲拉近眺望日月潭南面的慈恩塔,山頂即沙巴蘭山(二龍山;954M),山腰處可見日月潭玄奘寺。
▲拉近眺望東南邊的北潭南山(1087M)、沙巴蘭山(二龍山;954M),遠眺濁水溪南邊、雲霧之上的治茆山(2909M)、治茆山南峰(2859M)。
▲【歷史回顧】1998年初次造訪貓囒山時拍下的三等三角點原點,位於風力塔旁的儲藏室邊,三角點與花圃牆角融為一體,這座建築在921大地震中損毀而拆除,同時三等原點也遭移除遺失很可惜。
▲【歷史回顧】貓囒山三等三角點5005號,號碼面一側鑲入水泥矮牆內,歷史回顧到此回到文章內。
▲17:22,原路下山,與「日月潭貓囒山」勒石合影。
▲17:23,離開中央氣象署日月潭氣象站,大門17:30會關門,最後幾分鐘會廣播通知離場。
▲17:33,回柏油路0.55K貓囒山東南(魚池鄉水源保護區界12號)彎道,續行道路原路回程。
▲17:36,回柏油路0.45K觀景平台,佇足欣賞一下即將入夜的日月潭。
▲觀景平台眺望日月潭,入夜之前已可見少許燈火,日落之後雲氣增多水社大山又看不見了。
▲17:42,回柏油路0.2K「日月潭的日出景觀」觀景平台,漸漸天黑林下很昏暗了。
▲拉近眺望日月潭邊的伊達邵碼頭,一片繁榮的商業區燈火通明。
▲17:48,回茶業改良場後門取右出口方向。
▲17:51,返回貓囒山登山步道入口,下山費時29分鐘,再走300公尺回到路邊停車處,往返貓囒山總費時約2小時,全程幾乎走在柏油路上,是一座輕鬆大眾化的山。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