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Kohoutek 4-55 星辰與相機的最後輓歌

2025/04/11 28 0 天文探索 , 星雲 , 太空望遠鏡 , ,

在這張驚艷的影像中,太空深處那彷彿油彩流動般旋渦狀的雲氣,看起來超現實,像是一道通往異世界的傳送門即將開啟。然而,這張由 ESA/哈伯太空望遠鏡釋出的每週圖片(Picture of the Week)拍攝的主角,卻是真實存在的天體。我們眼前所見,是由一顆垂死恆星拋向太空的巨大電離氣體與分子雲,這是位於銀河系、天鵝座內、距離地球僅約 4,600 光年的行星狀星雲「Kohoutek 4-55」


▲ 這張影像由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Wide Field and Planetary Camera 2,WFPC2)拍攝,原始大小為 2943 x 2791 px。圖中的目標名為 Kohoutek 4-55,位於天鵝座(Cygnus)。這是一個行星狀星雲,由恆星拋出的物質形成發光外殼。中央區域是一團微帶綠色的雲氣,被一圈發光、鋸齒狀的環帶包圍,宛如布料被撕裂後留下的破洞。環帶外圍是一層銀藍色的雲氣,再往外則是較大、較淡的黃色氣體環。橘紅色的煙狀雲氣從這裡向外擴散,形成一個龐大的橢圓形星雲,最終逐漸消融在幽暗的太空背景中。👉 可縮放高畫質影像(另開新分頁)

行星狀星雲是巨星生命最後階段所上演的壯麗告別式。當一顆紅巨星耗盡可用的燃料並拋散出最後一層氣體時,其緻密的核心將進一步收縮,觸發最後一次核融合爆發。裸露的核心會升溫至極高溫度,釋放出高能量的紫外線,進而激發周圍被拋棄的巨大氣體雲。氣體中的分子被電離,發出明亮的光輝:在這張影像中,紅色與橘色代表氮分子,綠色顯示氫氣,藍色則標示出氧氣的分布。Kohoutek 4-55 擁有不尋常的多層結構:一道明亮的內環被較淡的氣體層包圍,外圍則籠罩著一圈寬廣的電離氮氣暈。這場景既壯麗又帶點哀愁,因為核心的核融合階段將在短短數萬年內結束,只留下無法再照亮周遭雲氣的白矮星。

而這張影像本身,也是一首輓歌 —— 為哈伯望遠鏡其中一項經典儀器「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WFPC2)的最終作品。WFPC2 於 1993 年安裝上哈伯,以取代原先的廣角與行星照相機,在其服役期間,拍攝了無數經典影像並促成許多重要發現。直到 2009 年哈伯最後一次維修任務時,WFPC2 才由「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FC3)接替。本張影像的原始資料,正是於 WFPC2 被拆除前僅十天拍攝的,成為它 16 年工作生涯中,最恰如其分的告別之作。這次更運用了最新、最先進的影像處理技術,讓這段珍貴資料得以再次重現,呈現出令人屏息的新視角,帶我們再次凝視 Kohoutek 4-55 的壯麗。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贊助廣告 ‧ Sponsor advertisements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