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哈伯之照呈現了一個星系,其名稱為簡潔的 SDSS J103512.07+461412.2,在圖片中央可以看到一片由塵埃和恆星構成的弧形結構,核心則是更加緻密且明亮的部分。這個星系位於距地球 2,300 萬光年的大熊座內。乍看之下冗長的名稱,其實是因為這個星系是作為史隆數位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簡稱 SDSS)的一部分被觀測到的。自 2000 年啟動以來,這項龐大的巡天計畫已記錄了數億個天文物體,致力於觀測與編目浩瀚的宇宙。
▲ 這張影像由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先進巡天照相機(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ACS)拍攝,原始大小為 3846 x 1901 px。圖中的目標名為 SDSS J103512.07+461412.2,位於大熊座(Ursa Major)。圖片中央顯示了一個星系,周圍散佈著形狀各異的小型星系。其中一個極為扁平的螺旋星系以及一顆帶有四條明顯繞射光芒的恆星特別顯眼。星系本體呈橫向延展,左右由無數微小恆星組成,中心則是密集且明亮的核心區域。👉 可縮放高畫質影像(另開新分頁)。
在天文學早期,編目星體是一件耗時的工作,天文學家需要逐一仔細記錄。例如,梅西耶星表(Messier Catalogue)只包含 110 個天體,這些天體是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在追蹤彗星時認為的干擾物。由於星表中的物體數量有限,編號僅需簡單地使用 M1 至 M110。然而,像 SDSS 這樣大規模的巡天計畫,處理的是龐大的資料量,這需要用更長且更具資訊性的名稱來標識觀測到的天體。
因此,每個 SDSS 天體都遵循一個固定的命名格式:「SDSS J」加上赤經(RA)和赤緯(Dec)。赤經與赤緯用來定義天體在夜空中的位置。赤經類似於地球上的經度,而赤緯則相當於緯度。更精確地說,赤經測量的是天體相對於天球赤道與黃道交點(即春分點)的經度距離。天球被分成 24 個等份,每一等份稱為「時區」(hour),從春分點起始向東計算(起點為 0 時區),赤經以「時」、「分」、「秒」來表示。而赤緯是天體相對天球赤道的北或南角距,以度數表示。
具體來說,SDSS J103512.07+461412.2 的名稱告訴我們:這個星系位於天球赤道春分點以東 10 小時 35 分 12 秒,並在天球赤道以北約 46 度的位置。因此,這串冗長的名稱其實結合了身份標識與精確位置的雙重資訊。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 ESA/Hubble & NASA, R. Tully
- What’s in a name?(ESA/Hubble)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