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張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每週影像」中,哈伯再次揭開了著名且經常被拍攝的超新星遺跡——面紗星雲的神秘面紗。這團星雲是約 10,000 年前,一顆質量約為太陽 20 倍的恆星爆炸後所留下的殘骸。它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約 2,400 光年。這片絢麗的星雲曾於 2021 年登上「每週影像」。
▲ 這張影像由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WFC3)拍攝,原始大小為 4013 x 3943 px。圖中的目標名為 UGC 5460,位於天鵝座(Cygnus)。一片色彩斑斕、發光的星雲延伸至畫面的上下邊界。它由透明的氣體雲組成,有些區域呈現細緻、纖薄的絲狀結構,邊緣鮮明,而另一些區域則顯得較為濃密、不透明。藍色、紅色與黃色交錯,展現了不同類型原子在高溫氣體中的輻射。點狀的明亮恆星散布在星雲之中,而背景則是漆黑的宇宙。 可縮放高畫質影像(另開新分頁)。
這張影像是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FC3)透過三種不同的濾鏡拍攝,突顯了氫、硫和氧原子的輻射。影像所呈現的僅是面紗星雲的一小部分;若能以肉眼直接觀看整個星雲,而不依賴望遠鏡,它的視直徑將相當於六個滿月並排的寬度。
雖然這張影像只是捕捉了面紗星雲在某一特定時刻的樣貌,但它將幫助天文學家研究這個超新星遺跡在數十年間的演化。將這次的影像與 1994 年哈伯拍攝的影像比對,能揭示出氣體結構中的個別斑塊與細絲在這段時間內的移動,進一步提升我們對這片壯麗星雲的理解。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 ESA/Hubble & NASA, R. Sankrit
- Lifting the veil(ESA/Hubble)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