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IC 3476 記憶體?不,這是天文學中的「動壓」

2025/01/02 15 2 天文探索 , 星系 , 太空望遠鏡 , ,

這張影像展示了 IC 3476,一個位於后髮座星座內、距離地球約 5,400 萬光年的矮星系。雖然影像看起來不是很戲劇化——如果要將星系擬人化,或許可以說它看起來幾近寧靜——但實際上,IC 3476 內正在發生的物理過程極為劇烈。事實上,這個小星系正經歷一種稱為「動壓剝離」的過程,這導致了星系內某些區域的恆星形成率異常提高。


▲ 這張影像由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先進巡天照相機(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ACS)拍攝,原始大小為 3698 x 3959 px。圖中的目標名為 IC 3476,位於后髮座(Coma Berenices)。影像中是一個矮螺旋星系,其中心亮度不高,且被一些塵埃覆蓋;外部的盤面和暈如同漩渦狀水流環繞星系。在星系表面上,一道弧形的亮點標示出新恆星形成的區域。星系周圍點綴著小型、遙遠的星系,背景為深邃的黑暗。👉 可縮放高畫質影像(另開新分頁)

我們常將「RAM」這幾個字母與電腦中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聯想在一起。然而,在物理學中,「動壓」(ram pressure)的定義完全不同:它指的是一個物體穿過某種流體時,由於流體的總阻力而施加在該物體上的壓力。在星系層面的動壓中,星系本身就是「物體」,而星系間介質或星系團內介質(充滿星系之間或星系團內空間的氣體和塵埃)則是「流體」。

當動壓足夠強大時,會導致星系內的氣體被剝離,這就是「動壓剝離」。這種氣體的流失可能降低甚至完全停止恆星的形成,因為氣體是形成恆星的必要條件。然而,動壓也可能壓縮星系的其他部分,從而反而促進恆星的形成。在 IC 3476 中似乎正是如此:在星系受到動壓剝離作用最劇烈的邊緣,幾乎沒有新的恆星形成,但在星系更深處的區域,恆星形成率顯著高於平均水平。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贊助廣告 ‧ Sponsor advertisements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