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哈伯影像的主角是一個位於室女座的螺旋星系——NGC 5668。它距離地球約 9,000 萬光年,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是個相對鄰近且易於研究的目標,無論是利用太空望遠鏡還是地面望遠鏡都能詳細觀測。乍看之下,這個星系或許並不特別醒目。它的直徑約 9 萬光年,大小與質量皆與我們的銀河系相近,且它幾乎正對著我們,展現出開放的螺旋臂,交錯的雲狀、不規則的區塊。
▲ 這張影像由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先進巡天照相機(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ACS)拍攝,原始大小為 2995 x 3227 px。圖中的目標名為 NGC 5668,位於室女座(Virgo)。這是一張近距離且正面朝向我們的螺旋星系影像。星系中央呈現橢圓形,發出明亮的黃色光輝,代表著年老且較冷的恆星;越往盤面邊緣,顏色則逐漸轉為藍色,顯示年輕且較炙熱的恆星分布。數條螺旋臂交錯捲曲,其中點綴著閃爍的恆星誕生區域。而在影像四角的黑暗背景中,隱約可見無垠的宇宙。 可縮放高畫質影像(另開新分頁)。
然而,NGC 5668 與銀河系的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的恆星誕生速率比銀河系快了 60%。這意味著星系內部氣體雲層翻騰,氣流湍動,彷彿是劇烈的星際氣象,正為新恆星的誕生創造有利條件!天文學家已經辨識出兩個影響恆星形成的主要因素。首先,這張高解析度的哈伯影像揭示了星系中央存在一條棒狀結構,雖然看起來更像是略微橢圓的形狀,而非明顯的棒,但它似乎與星系內的恆星形成率有關,這與許多螺旋星系的中央棒狀結構對恆星形成的影響一致。其次,天文學家發現高速移動的氫氣雲在星系盤面與其周圍的微弱球狀暈層之間垂直運動。這些氣體雲可能是由炙熱、質量巨大的恆星所產生的強烈恆星風所驅動,並進一步為新的恆星形成區域提供氣體。
NGC 5668 的恆星形成速率提升,伴隨而來的便是超新星爆炸的高發生率。至今,天文學家已在該星系內觀測到三次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於 1952 年、1954 年與 2004 年。在這張影像中,哈伯望遠鏡正聚焦於 2004 年發生的 II 型超新星 SN 2004G 的周圍環境,試圖研究那些最終演化為此類超新星的恆星種類。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 ESA/Hubble & NASA, C. Kilpatrick
- Cloudy with a chance of explosions(ESA/Hubble)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