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哈伯影像所展示的壯麗星系是 NGC 1559,一個棒旋星系,位於網罟座,接近大麥哲倫星系,但距離地球遙遠得多,約 3,500 萬光年。哈伯上一次觀測這個天體是在 2018 年。這張影像所捕捉的燦爛光輝蘊藏豐富的資訊,透過哈伯的觀測,不僅科學家能加以研究,公眾也能從中獲益。
▲ 這張影像由 NASA/ESA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第三代廣域照相機(Wide Field Camera 3,WFC3)拍攝,原始大小為 3666 x 4236 px。圖中的目標名為 NGC 1559,位於網罟座(Reticulum)。一個傾斜角度的螺旋星系,旋臂形狀不規則,畫面中顯得巨大而清晰。核心發出黃白色光輝,周圍的星盤則呈現藍色,顯示出新老恆星的混合分布。暗紅色的塵埃絲縷交錯於星系中,此外,盤面上還有許多閃耀的粉紅色區域,那些正是恆星正在形成的地方。👉 可縮放高畫質影像(另開新分頁)。
這張照片是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十張影像合成,每張影像都經過特定濾鏡篩選,只捕捉某個特定波長或波段的光線。影像涵蓋了哈伯的可見光敏感範圍,從約 275 奈米的紫外光、經過藍光、綠光、紅光,一直到 1600 奈米的近紅外光。這讓天文學家能記錄星系內許多不同的天體物理過程,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是這張影像所使用的 656 奈米紅色濾鏡。當氫原子被電離時,會發出這一特定波長的光,稱為 Hα(H-alpha)輻射。恆星誕生於主要由氫氣構成的分子雲中,這些新生恆星釋放大量紫外線,激發周圍的氣體,使其發出 Hα 光輝。因此,透過篩選這種特定光線,天文學家能可靠地標示出恆星形成區域(即 H II 區)。在這張影像中,NGC 1559 的旋臂上遍布鮮紅色與粉紅色的斑塊,正是這些活躍的恆星誕生區域。
這十張影像來自哈伯自 2009 年至今的六個不同觀測計畫,這些計畫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領導,研究目標涵蓋從電離氣體與恆星形成,到超新星的後續觀測,以及變星的追蹤,以協助計算哈伯常數。所有這些觀測數據都永久儲存於哈伯資料庫中,供全球研究人員取用,不僅能進行新的科學研究,也能用來創作出如此壯觀的影像。NGC 1559 的這張影像,正是哈伯太空望遠鏡所開創並持續提供的非凡機遇的象徵。
除了哈伯的觀測,天文學家現在也利用 NASA/ESA/CSA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進一步深入研究這個星系。2024 年 2 月,韋伯的觀測影像以近紅外與中紅外波段呈現了 NGC 1559 的細節,使我們對其結構與特性有更深的理解。
✎ 參考資料 · References
- ESA/Hubble & NASA, F. Belfiore, W. Yuan, J. Lee and the PHANGS-HST Team, A. Riess, K. Takáts, D. de Martin & M. Zamani (ESA/Hubble)
- The light of knowledge(ESA/Hubble)
留言區 / Comments
萌芽論壇